引言:从餐饮女王到黯然离场
张兰,这位曾经叱咤餐饮界的女强人,为何最终失去了自己一手创立的俏江南?很多人好奇:张兰是怎么被踢出俏江南的?这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影响——对赌协议。今天,我们就来梳理这段商业故事,看看张兰怎样从巅峰跌落,最终失去控制权。
俏江南的崛起与扩张野心
2000年,张兰倾尽6000万身家创办俏江南,瞄准高质量餐饮市场。凭借独特的定位和经营策略,俏江南迅速崛起,2007年营收突破10亿元,成为国内餐饮行业的标杆品牌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,俏江南更是名声大噪,张兰也跻身胡润富豪榜,风光无限。
但扩张需要资金,张兰选择了引入资本。2008年,她将10.5%的股权转让给鼎晖投资,换取2亿美元资金,同时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——俏江南必须在2012年上市,否则张兰需高价回购鼎晖的股份。这一决定,埋下了日后危机的种子。
上市失败触发对赌条款
2011年,俏江南尝试借壳上市失败,随后冲击A股也未能成功。2012年,张兰变更国籍,试图通过香港上市,但依然以失败告终。按照对赌协议,俏江南未能如期上市,张兰必须履行回购条款,但此时她已无力支付高额回购款。
2014年,鼎晖启动“领售权条款”,联合CVC资本以3亿美元收购俏江南82.7%的股权,张兰的股份被稀释至13.8%。2015年,CVC因债务压力将股权转让给香港保华有限公司,张兰彻底失去董事会席位,俏江南的控制权就此易主。
对赌协议:一把双刃剑
对赌协议的本质是投资方与创业者的风险共担机制。张兰签下对赌协议,本是为了加速扩张,但上市失败后,协议成了她的“紧箍咒”。资本助推了俏江南的成长,却也让她最终失去公司。
这场商业博弈告诉我们:创业者引入资本需谨慎,对赌协议虽能带来资金,但也可能让创始人失去掌控权。张兰的故事,不仅是个人成败的缩影,更是资本与创业者关系的经典案例。
小编归纳一下:商业全球的残酷法则
张兰是怎么被踢出俏江南的?答案藏在资本运作的细节里。从辉煌到落幕,她的经历提醒每一位创业者:融资虽好,但条款需慎之又慎。在商业全球里,资本的力量既能成就梦想,也能改写结局。
 
					 
						        